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杭州市政协——委员下沉共谋治理“新点子”
城市每前进一步,治理必须跟进一程。
对杭州而言,晋升为超大城市的层级意味着更强的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意味着更细致的“绣花功夫”和治理模式,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杭州市政协围绕助力超大城市治理,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引导委员履职沉下去,助力基层治理水平提上来。
出行与广大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在市政协委员、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毅看来,杭州这座“数字之城”,交通治堵关键要发挥“数”的作用、提升“治”的手段,以数智赋能推动交通效能的提升。立足调研实际,他建议进一步加强交通数据的开发利用,持续推进全域绿波建设,通过多源感知交通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低成本、轻量化地实现路口流量分析、绿波道路推荐、智能优化配时,同时合理建设可变和潮汐车道,打造更加高效、有序、安全、绿色的城市交通环境。
“过去两年,杭州建设了470多公里绿波带,平均车速提升约2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压力。”在2024年底市政协召开的“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方毅分享了喜人的变化。
基层治理除了智治还需要更精细化思维和“绣花”功夫,既要讲究效率,也要追求温度。西湖区政协蒋村街道委员履职小组委员傅学初聚焦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思考。“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暖蜂专窗’,开展灵活就业登记、养老保险参保等专项服务”“结合新就业群体工作性质和实际需求,办好‘小哥学院’‘三新学堂’‘崇学青年夜校’等”“通过建设‘小哥优惠食堂’、暖蜂驿站、24小时开放站点,灵活设置‘暖蜂巴士’‘小哥能量站’等流动服务站点”……加快助力新市民来杭、留杭、融城,正成为基层政协委员为民履职的必答题。
为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杭州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还开展了“委员进中心 履职为人民”活动。市政协委员进实践中心参加轮值,与群众沟通交流,收集社情民意,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实践中心开设了“政协夜学堂”,以市区两级政协委员为主要师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培训讲座和交流活动。
市政协委员、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邹峻在参加轮值和“政协夜学堂”相关活动时,注意搜集助力基层治理方面的相关意见建议。带着这方面的思考,在今年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他围绕“创新我市基层社区治理 提升为民服务综合能力”作了大会发言,提出了切实强化党建引领核心、持续优化小区自治范式、建强社区干部队伍等建议。有关部门听取发言后表示,要认真梳理、积极采纳,把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记者 鲍蔓华)
成都市政协——做好“精细活” 绘就新图景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六大核心任务之一。
今年4-5月,成都市政协围绕“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组织开展专题协商调研活动。两个月来,各课题组赴省外、市内10余个点位实地调研访谈,收集典型案例与文献资料60余篇,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
之后,在专题协商会现场,部分市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乡村治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展开深入讨论,为推动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提供了不少新理念、新思路。
“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有待加强。”这是调研中大多数委员的切身感受。委员们建议,要根据村(社区)实际变动,保持网格党组织动态整合重构与优化调整,积极推进院落、网格、新兴领域、新就业群体等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加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的领导,推动并深化村(社区)与社会组织、物业的党建联建;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新活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同时,强化乡村治理干部队伍支撑,落实领导干部定期走访制度,帮助村干部解决实际困难。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广大农村范围内,专业社工队伍的专职人员严重缺乏,且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不足,以致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与城区差距较大。”市政协常委李建中的发言引人深思。他建议,通过与高校合作,采用“导师制”培训、专家力量下沉等方式定向培训,提升现有农村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务能力;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农村社会服务岗位、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返乡服务等系列政策,建设专业社会工作队伍,构筑人才矩阵。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城市,近年来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乡村数字治理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刘川江等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乡村数字治理仍面临基础设施滞后、应用场景单一等挑战。为此,刘川江从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技术融合、人才培育、可持续发展等维度提出了建议:推动物联网全域部署,实现灾害预警、智能灌溉等功能,并在中心镇建设边缘数据中心,实现一村一屏治理;推广农民数字普惠套餐,降低农户使用门槛,在村委会、合作社、农机站等建设共享智能终端,优化数字便民服务;制定《乡村数据共享目录》,开展数据资产确权试点、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实现数据价值变现,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刘珊)
宁夏固原市政协——打通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
住宅物业服务管理,一头连着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民生冷暖,关系着社会治理成效。
“民以食为天,家以居为安。我们期盼有更好的物业服务、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的生活品质。”如何才能有效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政协召开的“有事好商量”座谈会上,业主代表说出了自己的期盼。
据了解,目前,固原市共有627个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达1818.2万平方米,17.62万套住房里居住着49.48万人。113家物业服务企业和3650名从业人员是城市物业服务的主力军。近年来,固原市积极构建基层治理融合、红色党建引领、行业监管创新三大物业管理体系,推动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然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如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参与社区共治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小区公共事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等。
以建成于2008年的固原市原州区怡和小区为例,业主代表金建虎表示,小区车辆乱停乱放、绿化缺失、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长期困扰居民。“尽管在街道和社区支持下成立了业委会,小区面貌有所改善,但消防栓无水、路面硬化不完善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业主代表杨军也反映了自己居住的小区智慧门禁形同虚设,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周边车辆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
部分政协委员、各县区代表、街道社区负责人和物业公司代表们纷纷围绕服务质量、监管机制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协商与热烈讨论。
新建小区的物业服务相对完善,业主期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固原市政协委员马晓斌建议在新建小区试点“基础服务﹢N”模式。“在做好基础性工作之外,让物业企业拓展家政保洁、代收代寄、居家养老等便民服务,为业主定制专属服务包,通过建立阶梯式收费标准,破解‘收费与服务不匹配’的行业顽疾。”
对于老旧小区,大家呼吁社区申请专项维修资金或争取政府补贴,对小区道路、楼道照明、健身器材等进行全面改造。同时,建立基础设施定期巡检制度,加快周边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缓解停车难题。
对于“多头管理却无人担责”的困局,委员们建议制定物业监管权责清单,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以季度联合执法的方式破解目前存在的问题。
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意义深远,这既是关注民生民愿、回应民声民意的生动实践,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委员们还建议,将物业企业能力建设纳入基层治理专项行动,借助党建引领强化服务意识,依托数字赋能提升管理效率,通过专业培训拓展服务能力,推动物业服务从“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华丽转身。(记者 范文杰)
辽宁盘锦市政协——数字赋能 提“智”增效
夏日午后,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兴盛街道兴隆社区第六网格网格员鲁宝华正在执行日常巡查任务,这时一条AI监控智能系统信息显示:小区内有一个污水井堵塞引起住户家污水反流。鲁宝华迅速前往现场并联系市政公司安排专业人员上门维修,避免了可能给住户带来的麻烦。
在盘锦,通过智能系统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盘锦市不断深化“党建引领·智慧治理”工作品牌,抓实“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以全域化“智慧治理”,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赋能助力,荣获“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等奖项。这些成绩的背后,也凝聚着盘锦市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盘锦市政协聚焦“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这一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通过建议、提案、专题协商等形式履职尽责。本届市政协履职以来,共收到提案19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提出意见建议78条。
2023年9月,市政协召开“加强城乡社区治理 提高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对口协商会议,提出“发挥市、县(区)智慧城市运管中心平台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水平”的建议,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响应,作出以“民主协商”深化服务基层治理的工作安排,同时,加快整合网格管理、一体化政务服务等各系统信息资源,推动互联互通、协调联动的“党建引领智慧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质加速。
2024年,市政协再次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以标准化和数字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运行机制”“实施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治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运行”“用好信息化工具,大幅提升基层智慧治理应用水平”等具体建议被相关职能部门转化为具体举措——投入2000余万元对盘锦党建引领智慧治理平台进行二期升级,实施市、县(区)、街、社四级网格全覆盖智慧管理。目前,全市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整合48个部门1.8亿多条数据,实现“网上办”事项1830项、“就近办”事项308项、“一次办”事项967项,其中,补办身份证等14项业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城通办”,初步形成“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的智慧治理模式。自从有了“智慧管家”,群众反映办事比过去方便多了。
市政协主席白鸥表示,下一步,市政协将继续发挥人民政协参与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围绕“数据共享机制”“场景应用实效”“群众参与度提升”等方面,提出更多接地气、可操作的意见建议,以数字赋能助力社会治理提“智”增效。(记者 王金晶)
陕西铜川市政协——合力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日,陕西省铜川市政协聚焦“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召开双月协商会议,委员们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就筑牢基层安全防线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基层是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应急处置的“最后一公里”。此前,铜川市政协专门组织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系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及先进地市经验做法;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耀州区东站社区、董家河镇等处,实地察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成效,分析短板弱项,研究破解“实招”,为高质量开好协商座谈会打好基础。
据悉,自铜川市被确定为陕西省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全市基层物资装备、通信设备等基础保障实现全覆盖,累计为38个乡镇(街道)、431个村(社区)前置了469部天通卫星终端设备,为29个重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储备保障救援物资20类近3万件(套),连续4年未发生因灾死亡和失踪情况,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目标。
风险监测预警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协商会上,周少英委员提出,绘制“风险隐患一张图”,精准标示地质灾害点、抢险队伍、物资储备等信息,实现数据共享;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监管网络,拓宽预警传播渠道;进一步加强设备操作培训,确保智能设备“能用、会用、好用”。
“部门间‘防’与‘救’的责任链条在基层末梢尚未完全拧紧,风险研判和闭环管理能力薄弱。”文志奇委员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并建议将应急管理纳入基层党组织考核,打造“党建﹢应急”品牌,设立党员“安全先锋岗”,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与“防救衔接”的“1﹢N”责任链条。
“我市基层救援队伍人少质弱、信息化水平低、缺乏实战演练,难以满足‘全灾种、大应急’需求。”潘霄纯委员表示,要构建“综合﹢专业﹢社会”救援体系,推动企业、园区与社区签订救援协议,建立“15分钟应急救援圈”,依托志愿者网络壮大应急队伍,建设市级物资信息平台,定期开展跨部门实战演练,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
“应急预案编制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简明、实用、可操作。”高博委员建议,预案编制需标注风险点、疏散路线和处置流程,常态化开展高风险场景演练,推广“防汛五步法”“燃气泄漏五步法”等行动清单。
“加快智能技术提能升级,运用物联网、无人机、AI技术实现风险动态感知。”
“推广‘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加速推进智慧管理向基层延伸。”
“落实激励保障,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社会应急力量制度体系。”
……
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富超在听取大家发言后表示,委员建议直击当前基层救援力量薄弱的痛点,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吸纳,尽快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推动全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记者 路强 通讯员 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