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让群众在物质生活上实现脱贫的同时提振精神,收获勤劳致富带来的幸福和自尊。”8月29日上午,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全面统筹扶贫资源、健全稳定扶贫长效机制”专题分组讨论中,多位政协常委、委员提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要让群众“攒心气、立志气、有豪气”。
上个月,范小建委员去藏北地区开展调研,调研组向部分牧民发放了1000台牛粪车。“一台牛粪车价值不过1000元左右,但我们没有采取简单发放的方式直接送车上门。为了体现自力更生的精神,我们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用牛粪来换车。每个领车的贫困户,原则上要拿出1-2袋自捡的牛粪。”
一开始,调研组对这种做法还有所顾虑,以为这样的要求牧民和基层干部会不支持、不配合,但没想到绝大多数牧民都很积极。“我们把收集起来的牛粪又送到敬老院、学校,让贫困户在受帮助的同时也参与了公益事业,他们特别高兴。当我们把用牛粪换车的牧民请到发车仪式的主席台,给他们献哈达的时候,在他们脸上可以看到一种不一样的幸福和自尊。”
在西藏,范小建还看到,当地结合生态保护政策及重大生态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务脱贫”的实践。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建设岗位工作,每人每年可以获取3000元的补助。“这种做法,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人口可以通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来增加收入,靠自己的劳动实现体面而有尊严的脱贫。”
扶贫先扶志,脱贫也要先脱掉“等靠要”、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闫冰竹委员在谈及金融扶贫与财政扶贫的区别时,也重点阐释了“输血”和“造血”的不同。“金融扶贫要瞄准资金与扶贫工作的需求结合点,防止‘大水漫灌’,实现‘精准滴灌’,做到‘扶贫不扶懒、扶干不扶看、扶志不扶靠’,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精准脱贫最终要靠教育来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进而彻底拔掉穷根。”作为贫困地区毕节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冉霞常委认为,发展教育是“扶贫扶智”的关键,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转变贫困人口发展观念,切实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各级政府要把不断加强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财政支出中应确保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冉霞建议,要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想方设法提高教师待遇,加强与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师资交流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逐步提高贫困学生资助标准。
除了学校教育,面向贫困群众的农业技能培训,也是帮助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增强致富本领的关键。武维华常委建议,要利用乡村旅游休闲场所就在农村田间地头的优势,办好“农民大讲堂”。“各地乡村旅游设施一般基础条件都比较好,除了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也非常适合开展科普农技教育,可以经常性地邀请农业科研院校技术专家前往讲学、培训和传授技术,为贫困群众提高勤劳致富本领提供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