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重农轻商观念传统的旧中国,中华老字号能够存续发展,实属不易。”1月12日,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刘凡常委的这句开场白,仿佛让与会者通过历史的风雨,看到了“同仁堂”“狗不理”“王星记”“全聚德”这些中华老字号品牌背后,那一个个通过创业拼搏、赢得市场青睐的企业奋斗史。
正是对诚信、品质、工匠、创新的默默坚守,这些百余年来的市场赢家们———中华老字号被赋予了可贵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积淀。
然而,老字号到底不是文化产品,它时时刻刻要迎击市场的挑战。
“调查显示,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发展势头良好的占40%,持续稳定经营的占50%,但仍有10%的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的数据介绍道出了市场的冷峻“一面”。
中华老字号企业,仍然是企业。刘文伟委员身为天津达仁堂的掌舵人,认识清醒:“是企业就要尊重市场规律。”
“目前,中华老字号企业中,有一些是‘僵尸企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健深谙老字号的发展状况,她还提到,现在有很多企业在积极努力并呼吁要求通过认定,加入中华老字号的“行列”。“哪些该退出,哪些该准入,这要靠市场去甄别。”张健说。
“中华老字号历经百年,诚信、品质、创新的商业精神,在克服诚信缺失、品质低下的市场负面效应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张海涛常委所阐释的老字号的精神作用,引出了张连起委员对老字号企业,政府要扶一把的观点。
“怎么扶?”
“先分级分类。关系到文化基因的,必须保护;有进一步发展空间的,可以帮扶。”张连起继续建议。
还有一些始创产品不再被市场接纳的老字号技艺,又该怎么办?刘凡常委举的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天津老美华是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每年为特定的客户生产三寸金莲鞋,虽然工艺精美,奈何市场渐渐不再需要。“今年生产100双,明年呢?后年呢?”
“这样的老字号技艺,已经脱离时代的需求,可以进入博物馆了。”张连起委员和大多数委员的观点一致:最好的安置,就是顺应市场规律。从市场来,到市场去,才是中华老字号历久弥新的生命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