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大会专题 新闻中心首页 大会机构 最新报道 新闻中心公告 委员履职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最新报道

“温暖的火焰”是如何燃烧起来的
——我心目中的何宗文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3-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认识何宗文委员,有点偶然。

 

2012年,《人民政协报》采访小组到安徽池州采访,时任安徽记者站站长胡海燕向我们推荐了一位省政协委员。他叫何宗文,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担任池州市人民信访评议团团长等职,很会做群众工作,履职热情高。

 

作为《人民政协报》的记者,接触和报道委员是分内之事。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约见了他。匆匆一面,印象中他像一团火,对事业充满敬畏,谈吐务实真诚。

 

此后3年多时间里,我和何宗文有过几次联系,他爱读本报,也会向本报投稿。

 

近年来,《人民政协报》坚持“把正方向,深接地气”的办报方针,不断提升报道品质,加大了对政协委员履职风采的报道力度,推出了一批有典型意义的优秀政协委员事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想起了何宗文。

 

选题得到了报社党组和安徽省政协办公厅的正面回应。

 

 

写何宗文,写什么?

 

采访之前,我通过多种渠道找来了与何宗文有关的大量素材。算起来,他已经担任了26年政协委员,一直扎根基层,坚守一名政协委员的理想和信念,用残疾的身体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

 

为此,我做了详尽的新闻采访预案,希望把一位基层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形象立起来。

 

一到合肥,在省政协办公厅的帮助下,第一场采访会约访了省政协提案委的负责同志,省政协无党派界别的原召集人,有关提案承办单位和省残联的同志,以及熟悉他的记者等。

 

采访会开得很成功,何宗文的故事这么多,这么感人,出乎我的想象。我了解到,何宗文已担任四届省政协委员,在当地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他热心政协事业,开会从不请假,每年提交多件提案,质量很高。

 

会后,我改变了原本在合肥采访完毕再到池州采访的计划,决定先到池州把何宗文的事迹弄清楚后,再回省里约访有关部门负责人。

 

到了池州,我和大家商量,能不能当夜就安排采访?

 

这是在池州采访时,唯一一场何宗文陪同的采访。其他采访,为了新闻的真实性,他都回避了。

 

池州的夏夜很美,月亮在云朵里穿梭。志愿者陆正友开着车,载着我和何宗文去特困残疾人龚建平家。

 

龚建平因为一次意外而高位截瘫,面临着工伤索赔、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等一堆问题。何宗文一直挂念着他、帮助着他。

 

龚家住在秀山美地小区六楼,这是江淮平原常见的一个旧改小区,没有电梯。龚建平的妻子汤志银拿着手电筒,在楼底下等我们。一见到何宗文,她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要爬6楼这么高,我很担心何宗文的腿能否承受得了?也怕他在黑咕隆咚的楼道上会不会摔倒?但他爬楼的速度似乎不比我慢,这让我吃惊。在昏黄的手电筒光的指引下,我们一起爬了上去。

 

因为一个病人,这个家庭很贫困,也没有任何收入。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摆设,只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一匹小小的、还算完整的陶制马。他们的女儿上高二,住校,在她的“闺房”里,只有非常简陋的木床和旧书桌。

 

池州方言有一点难懂,但这个场合,语言已经不重要了。何宗文爬到龚建平床上,两个人夸张地搂搂抱抱,看起来大家都很兴奋。

 

等了好久,龚建平才搞清楚来了一个记者;我也不忍打断他们的谈话,更尊重一个重度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知道何宗文是一位省政协委员,多少年来一直在为他们这个群体奔波、呼吁,引起了省政府的重视,出台了有关政策,正在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几天,我在池州组织了好几场采访会,每场都有二三十人,且采访对象、人群都不同。最难忘的,是贵池区残联理事长刘晓立组织的一场采访会。

 

一个不大的会议室里,密密麻麻坐满了残哥们、残姐们。他们中,有安徽省残联副主席、省盲协主席、世界盲人医学博士李雁雁,有曾经在武警支队当过参谋、立过功的盲人作家江建军,还有重度残疾人吴正友等人。

 

他们都很熟悉何宗文,半天的采访会,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何宗文的素材。何宗文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为困难群体带来了无微不至的,也是点点滴滴的帮助。

 

临近中午,我想请全体受访者吃饭,没想到刘晓立理事长早就安排好了。这顿饭,大家吃得很开心。

 

在吃饭的时候,我了解到了一个理发的故事。吴正友和妻子都只有一条腿,靠修自行车为生已经38年了,每个月的收入仅有480元,还得承担每月300元的房租,以及养一个9岁的女儿,生活上非常拮据。但就这样困难的一个人,还一直在关照一个比他还困难的残疾人理发师的生意。

 

而在进一步的采访中,我慢慢地读懂了这个故事:吴正友帮助比他还困难的人,是受了何宗文的影响。要知道,20多年来,何宗文一直在点点滴滴帮助着吴正友等遇到困难的人,这种爱与帮助,不仅温暖着他,感动着他,而且已经在池州流淌和传递。

 

 

何宗文身上有一股劲,这是一股为老百姓做事的劲。有人评价他说“帮老百姓做起事来,像个疯子”。

 

他这股劲是从哪里来的?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我着力寻找。

 

方顺东是一位重度残疾人,他也只有一条腿。1996年,他的女儿要上幼儿园了,他专门买了一辆残疾人三轮车接送。不料被主管部门发现,出于安全考虑,建议他别开。方顺东傻眼了,有谁能想象他拄着拐杖,抱着女儿,一条腿过马路的辛酸?如果下雨,他根本没法完成这件事。无奈,他去找何宗文。

 

何宗文很有智慧。他把方顺东和有关部门的同志请到一起,大家看着方顺东麻利地开着三轮车转了几圈,于是问题解决了。方顺东说,何委员懂政策,很讲理,他会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故事很多。他不仅热心帮老百姓解决问题,也帮职能部门化解了不少矛盾。

 

我在池州采访了不少信访、政法、公安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他们都很支持和信任何宗文为团长的市信访评议团。何宗文熟悉政策,客观耐心,敢于担当,他配合政府部门化解过不少社会矛盾。

 

为了采访到真实客观的一手材料,我婉言谢绝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安排,不用他们陪同,独立完成每场采访。

 

在采访尘肺病患者柯福生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困难。他居住的贵池区梅街镇峡川村离池州城很远,路况还不好,幸亏志愿者何传书开着私家车,带着我们沿偏僻小路走了一个多小时,绕来绕去,才找到这个小山村。

 

何传书是池州市贵池区政协委员,他心甘情愿跟着何宗文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十来年。他说,在池州,有一批像他这样的志愿者,多少年来始终陪伴着何宗文,活跃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了解民意、调查研究、访贫问苦,20多年来,大家陪伴他走过的路程已经超过50万公里。

 

听了志愿者们讲的故事,让我加深了对何宗文的了解:政协委员是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群体。说普通,他们就是老百姓中的一员,来自老百姓,也为老百姓服务;说不普通,是因为政协委员社会知名度大、关注度高,一言一行都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

 

柯福生是何宗文帮扶过的一个困难群众。他在帮一家私企铁矿打工时感染上尘肺病,来来回回城里50多趟也没拿到有关单位的医学鉴定书,意味着他得不到企业的赔偿。何宗文知道后,马上和有关部门“一把手”联系,协调跟踪办理,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问题彻底解决了。

 

为了解何宗文在基层的故事,我在池州郊外采访了很多人。有些村庄很难找,有些路很难走,有些人还没找到,但一想起何宗文在这条温暖的道路上跑过了50万公里,我充满了力量。

 

其中一站,我去了池州贵池区秋江街道万宝村———1962年,何宗文就出生在这里。在村里,我采访了村里的老支书何池福。

 

老支书说,何宗文3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留下左腿残疾、右眼斜视,因为和常人不一样,从小受到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讽刺和嘲笑。但何宗文长大以后,不仅没有用冷漠报复社会,而是用真情回报世界;正因为他受到过冷漠,所以他对人特别热情,把别人看得比自己还重。

 

老支书这番话,让我了解了何宗文的另一面——他痛恨冷漠与嘲笑,尊重和爱护每一个人,也愿意帮助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村里,我还听到了一个小故事。

 

蒋翠娥是贵池区人大代表,也是何宗文同村的妇女委员。她说,何宗文帮人,大家都想回报他,但他并不收礼。有一次,她正在地里收萝卜,看到何宗文回村慰问完困难户要走,她随手抓了几个萝卜想送给他,由于跑太急,萝卜掉了,追到的时候,手里仅剩一个了。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采访过程中,沿路的人知道我们采访何宗文,都会围过来,大家都认识他,都说他是好人,也都知道他是政协委员。

 

 

到了第五天,我完成了预定的采访计划,听到的故事很多,对何宗文有了进一步了解。总体的感觉,政协委员离人民群众很近,政协的故事有血有肉,老百姓很愿意听,也很愿意说。

 

但我担心采访量还不够大,挖掘得还不够深;于是,我改变了预定采访计划,继续留在池州采访。因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去挖掘。

 

比如,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何宗文克服着身体上的不便,坚持为老百姓无怨无悔地做好事二三十年,他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

 

我接触到了何宗文的家人。他们一家很和睦。何宗文的妻子徐晓艾是安庆枞阳县人,他们于1983年结婚。这么多年来,老婆在背后默默支持他。女儿何莉莉出生在1984年,对这个陀螺一样忙的老爸很体贴,只是埋怨他“别人一个电话他就赶着去了,我想和爸爸说点事还得预约个时间”。何宗文还有一个儿子何康,今年25岁,开一个小餐馆。

 

这个温馨的家庭是何宗文温暖的港湾。无论在外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委屈,家里人都会呵护他、包容他、温暖他。

 

这是何宗文最大的幸福。也是他始终如一温暖别人的一个原因。

 

在接下来采访的日子里,我和何宗文聊理想,聊信念,聊履职体会,聊人生,每天都要聊到子夜时分。

 

何宗文说,他是一个渺小的人,他感恩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好时代,能让每一个人,包括身体有残疾的人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为此,他享受着这个时代,也在争分夺秒回报着这个时代。

 

何宗文认为,他能做的,都是拾遗补缺的一些小事。正因为老百姓对政协委员的信任和支持,使他能够有机会为老百姓做一点事。他一直认为,当一个政协委员无上光荣,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他丝毫不敢辜负这份信任!

 

何宗文说,把老百姓放在心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过程。在为老百姓做事的过程中,他谨小慎微、提心吊胆,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来找他的,他怕达不到老百姓的要求,辜负了他们的感情。

 

何宗文善于总结,善于学习,善于团结人,他处事出于公心,也顾全大局。他会从政府角度研究问题,也会从老百姓的角度思考诉求,他能直面矛盾,也善于提出化解矛盾的一些办法。为化解这样那样的矛盾,他始终做到了公平公正,也竭尽全力。

 

在单独采访他的几个夜晚,时间过得很快,经常一眨眼就过去一天。我每说到一个事例,他都能翻出笔记本,找到原始记录。我在他办公室看到了这么多年来他调查研究、访贫问苦的成果,这些材料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这是他的心血,也是老百姓的心声。在采访收尾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也把我此行写进了日记里。

 

在池州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何宗文在当地有名的文江面馆请我吃面,三个人,花了23元钱,面真的很好吃。

 

 

结束了池州的采访,我提着一箱子新闻采访素材赶回合肥。在路上,我满脑子都是这几天采访的景象。

 

何宗文是一个普通而真实的政协委员,他把全部智慧和力量都投入到政协工作中;他担任了26年政协委员,而且每年只满打满算休息10来天,余下的时间都扑在工作上,而其中主要的精力,正是以一个政协委员的身份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参政议政。

 

何宗文不是体制内的人,他有很多职务,都是兼职的,没有一分钱工资。他以前做点生意,也赚钱,自1998年担任省政协委员之后,也无暇顾及了。支撑他生活的是有一个小房子出租,有点房租。

 

那么,他如此投入政协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在合肥,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省政协副秘书长曹国强,他也是何宗文所在的无党派界别的召集人。曹国强说,何宗文把政协委员这个身份看得很重,因为他在帮助困难群众的时候,发现个人的力量不够,他需要找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就是政协。

 

这正是何宗文当政协委员的动机:他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为更大范围的老百姓做一点事,而政协成就了这个愿望。在采访中,我见过一个医生,他多次劝何宗文,你这么投入为老百姓“跑腿”,再不注意就要坐轮椅了。但何宗文笑笑说,我是一名政协委员,要抢在跑不了路,坐轮椅之前,多帮老百姓做一点事!

 

正因为这个原因,何宗文参政议政非常投入,他提案交得很多,质量又高,如果承办单位不够重视的话,他会“叫板”;他多次在省政协全会上作大会口头发言,所呼吁的一些建议得到了省领导重视和批示,推动了一些问题的解决;他还被邀请到安徽各地作“如何当好政协委员”的报告……

 

考虑到何宗文是省残联副主席、省肢残人协会主席,我约访到安徽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纯和。

 

张纯和说,他非常了解何宗文。何宗文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他用这团火打开了一个世界。何宗文到哪里,就把这团火带到哪里,他不怕冷场、不怕丢脸、不怕掉价,也不怕被拒绝,他用这团火温暖了每一个人,包括那些冰冷的人。

 

这番话顿时也温暖我,也让我真正读懂了何宗文。

 

张纯和继续说,一个人没有了热情,也就没有了智慧,何宗文热爱生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他带着热情去解决问题,又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发现另外一个新问题。何宗文的内心非常善良,他又把这种善良毫无保留地回馈给了社会。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何宗文始终没有谈到自己的诉求,在他心中,只有对事业发展的理想和信念,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和担当。他为人低调,说话谦和,对人热情而不失礼节。

 

何宗文说:我一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做好一名政协委员。

 

为了这件大事,何宗文点燃了自己,燃烧着自己,并用这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打开了一个世界,也打开了这篇新闻人物通讯——《温暖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