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压缩过剩产能的工作做好,我们要认识清楚目前压缩过剩产能与前些年相比有什么新的情况和困难需要重视和解决。
首先,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有所不同。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央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果断地将压缩过剩产能作为当前的重点任务突出地提了出来,这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产能过剩这一影响和妨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痼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压缩过剩产能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困难有了更大的应对勇气和决心。
其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与上世纪90年代集中实施的企业改制、转型、一批企业破产关闭的情况相比,现在的环境已经不同。当时所涉及的企业主要是国有独资企业,涉及的人员主要是国企职工,企业的负债也主要来自国有独资银行。因此当时可以设计出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安排。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程度已经明显提高。国有独资企业数量已经不多,需要压缩的过剩产能也不仅仅表现在国有企业中,几家大银行尽管还是国家控股但已在海内外上市,中小银行的股权结构更是多元化了,因此,当年的一些行政化政策措施现在已经无法再简单施用。如何在当前情况下做好压缩过剩产能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完善办法。
建议首先算清压缩过剩产能的成本账。各地究竟有多少企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他们的净资产还有多大,资产转让变现前景如何,他们在银行贷款情况怎样,资产抵押情况如何,所牵连的上下游涉及面有多大,各类职工安置费用需要多少,当地新增就业岗位的容量还有多大,等等。
同时还要考虑清楚哪些需通过财政渠道解决,哪些应该由其他股东负责;需财政解决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应该如何合理分担,以什么形式分担;哪些要通过社保渠道解决,社保渠道承受能力如何;究竟有多少贷款本息已经确实难以偿还银行,相关银行核销不良贷款的财务能力究竟有多大,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银行风险的底线在哪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