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选登

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924号


题    目: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技工作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樊锦诗,陈成秀,陆桂华,周建平,周玉梅,赵松,杨元喜,杨忠岐,张宁,吴一戎,张德兴,傅新华,黄雪鹰,魏毅寅,蔡晓红,袁靖,侯一筠,种明,姚一萍,姜杰,詹祥生,董保华,万建民,干勇,万晓援,李修松,干以胜,张廷皓,余辉,单霁翔,吉永华,卢灿华,李晓明,李鸿,贺禹,王晶,马力,王涌天,王向朝,邓伟
承办单位:科技部(主),文物局(会)
提案形式:个人联名
内    容: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曾创造并留存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物遗存。这些珍贵文物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与辉煌的历史见证,其中蕴含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文化认同的牢固纽带和重要桥梁,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不可再生的重要物质资源。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就文物保护工作多次做出指示。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总书记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也是我们的政治责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科技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文物、博物馆行业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广泛吸引社会优质科技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取得跨越式发展,体现在:
    一是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填补行业空白。通过联合攻关,在文物科学认知、保护管理、保护修复技术与材料、传统工艺科学化、专有保护装备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解决了一批文物保护的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如,文物出土现场提取材料、石窟寺壁画脱盐、石窟寺水源综合探查、糟朽丝织品的揭展与加固、建筑彩绘和糯米灰浆传统工艺的科学化等一批技术难题取得了实质突破。
    二是形成了若干成套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部分领域进入国际第一梯队。通过对古代壁画保护、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饱水漆木器保护、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等研究基础较好、需求大的方向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查找缺环、集中攻关,并将安全、适用的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提高了技术系统性和成熟度。目前,上述领域的技术水平已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国际话语权得以加强。例如,通过对石窟寺壁画保护技术的持续支持,我国已从十余年前的技术受援国,发展成为技术输出国。
    三是将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引入行业,进行有益探索。通过对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动态跟踪,及时将生物技术、无损分析检测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革命成果引入文博行业。通过适用性研究与科技示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世界遗产地风险预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处理方面取得关键突破。通过在敦煌莫高窟开展科技示范,支撑建立了我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预警体系,开创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新范式。同时,项目的实施也带动了创新团队和机构建设。通过整合和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优质资源,推进资源共享、风险与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分领域、分区域建立了23个行业重点科研基地和3个技术创新联盟。国内211和985院校中有51个高校、中科院有21个研究所参与了行业科技创新。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批准成立,并在建设验收中被评为“优秀”。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属于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是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面对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环境不同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我国在文物认知与保护领域还有诸多共性与关键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文物腐蚀、损失的现状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对文物的认知、保护技术的选择多基于传统的经验认知,行业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渠道来源单一,整个行业仍处于从手工作坊模式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转变的关键时期,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强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据《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数据表明,我国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情况的腐蚀损失。在新技术革命带动下,未来5-10年,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界正孕育着新的群体性突破。许多国家为抢占未来的制高点和话语权,纷纷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本国和本地区的科技规划或单独设立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行动计划。如,欧盟的“地平线2020计划”、“地中海地区文物认知与保护计划”,法国的“国家级文化遗产研究计划”,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安全计划”和美国的“拯救美国财富计划”等。在这个战略机遇期,我国只有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才能实现从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保护强国的根本转变。
    综上所述,建议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从以下3个方面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技工作的支持:
    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编制并发布《科技支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行动》专项科技规划,调动更多社会优质科技资源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工作。
    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技专项》,并予以优先启动。重点针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保护修复、传承利用等3个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和科技示范。重点是:
    1、在文物的价值认知方面,以大幅提高考古发掘技术水平和信息提取能力为目标,重点突破考古调查与发掘专用技术与装备,无损分析检测和多技术协同探测技术,提高技术协同和数据分析能力;解决多维度复杂环境条件下陆地(水下)文化遗产及赋存环境的认知难题;系统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泥河湾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大学术问题。
    2、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重点解决文物风险识别、处置、评价的预防性保护成套关键技术,提高文化遗产的风险预控能力;针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重点突破基于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抢救性保护的共性、关键技术与专有装备和系列标准。
    3、在传承利用板块,以典型博物馆和大遗址为对象,打造基于分享、互动、数据流动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博物馆技术支撑体系和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综合体验的下一代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加强与教育、旅游、文创、设计、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
    三、在已有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和创新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实体研发机构与虚拟研发组织相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组织模式,组建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