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关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民建中央
承办单位:扶贫办(主),农业部(会),人民银行(会),教育部(会),科技部(会),财政部(会)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贫困地区。截至2015年2月,我国仍有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贫困户,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平均水平的58%,连片特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攻坚克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当前,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链条不完整,劳动力素质不高,生产效率与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贫困地区主动“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脱贫效果不显著且持续性较差,必须创新扶贫方式,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实现自主脱贫和长效脱贫。
为此,建议:
第一,通过产业扶贫找到扶贫开发的“点”和“根”,鼓励贫困地区根据自身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经济水平发展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民族和边关旅游、劳务经济等,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增收机会。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本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增加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促进贫困地区人口收入提高,让其不仅能“站起来”而且能“走得远”。要积极培育富民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等产业发展,通过完善农业产业链增加贫困人口的农业收益,通过本地产业发展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要对各地已有成功的产业扶贫模式与案例进行总结与积极推广,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水平。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优秀农村青年带头创业,以创业带动当地发展与贫困人口就业。
第二,大力推进金融扶贫,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推动金融创新,构建金融机构扶贫的风险分担机制和补偿机制,将各类金融扶贫优惠政策转化为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金融活水”。要建立健全包括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互为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在扶贫中的互补作用,通过贴息支持、财政奖补、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健全普惠性金融服务机制,完善扶贫信贷相关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按规定提供免担保、免抵押的扶贫小额信贷,为贫困户创业增收提供资金支持。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融资难”问题。要通过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瞄准机制和监督机制,利用好专项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确保扶贫贴息贷款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推进承贷主体多元化,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规范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的运行管理和资金使用,提升贫困村互助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通过教育扶贫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要通过大力发展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增强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率。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根据当地特色产业设置合理的专业结构,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使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相协调,并充分发挥企业在扶贫中的优势,促进企业积极吸纳人才。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多渠道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体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做好贫困学生及贫困学生家庭识别建档工作,加大助学体制精准扶贫的力度,建立长效的扶贫助学资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等政策。通过积极推广农村学校“营养午餐”计划,加快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要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从而提高贫困地区教育的质量,通过教师补助、编制倾斜、职称评聘放宽、荣誉奖励等措施以及各类专项特惠性政策吸引并留住教师,通过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手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要发展多层次的教育,提高教育扶贫的效率。通过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及其他资源开展学前教育,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形成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通过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农村倾斜和向中西部倾斜“三个倾斜”,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发挥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在教育扶贫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通过定向招生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建设,扩大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通过集中办学、民汉合校、“双语”教育,扩大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的比例。
第四,通过推进科技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生产效率,鼓励贫困地区积极引进并培育科学技术人才,实现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要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奖励机制以及鼓励对口支援等措施,促进发达地区先进科技、人才以及产业向贫困地区的转移。要在贫困地区建立并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使科学技术能够“落地生根”,促进贫困地区科学技术的吸收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优秀人才能够在贫困地区安心生产,带动经济发展。要建立健全科技示范网络,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广泛开展与当地产业体系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本地人才,提升贫困人口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经济意识,促进贫困人口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和稳定增收。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农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和农业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并完善贫困地区的物流配送、邮政、供销合作等配套体系,促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积极引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产业和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