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毛丽萍见习记者焦阳)大型机械设备轰鸣运转不停,施工人员加班加点连续作业……武汉市政协“加强建筑扬尘治理”调研组来到市内某工地现场看到,工地地面干燥,部分防尘网已残破,黄土裸露在外,施工车辆驶过,路面尘土飞扬。近日,武汉市政协召开监督议政座谈会,就“加强建筑扬尘治理”问题进行面对面问政。
随着武汉“十三五”规划确立的“万亿倍增”新目标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战略,以及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多种叠加,也成为武汉生态文明建设的无形阻力和瓶颈。
“目前武汉在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有2125个,工地数约1.9万个。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建设工地扬尘的控制好坏,决定武汉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变化趋势。”市城建委负责人说。
为做好建设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改善武汉空气质量。2014年武汉市制定了《空气质量改善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全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的目标,并明确把加强建筑扬尘污染治理作为重要内容。今年8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通知》,市建委出台了一批促进文明施工的政策,开展了全市建设工程现场管理综合督查;市城管委强化出土工地源头管理,规范渣土车辆管理,加强道路清洗精细化作业;市环保局积极开展大气污染督查,加快推进扬尘在线监控。
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市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召开了此次“加强建筑扬尘治理”监督议政座谈会。副市长王立参加调研,并到会听取委员建议。
“市城建委应加快制定出台《武汉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加强武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法治支撑,通过立法的形式推进扬尘污染排污收费等有关工作,提升对扬尘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对扬尘污染防治主体的法律约束。”市政协委员谢昉建议。
“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监控建筑扬尘现象的产生,尽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及时处理,把每一处建筑扬尘尽快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市政协委员米新桥认为。
武汉地铁施工每天每小时出土达7500m3,这些土方去哪了?市政协委员徐利龙提出,治理地铁施工土方扬尘,关键是为土方找场地,做到点到点的运输。徐利龙建议,将“土方去哪里”与城市破损山体与废弃矿山修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生态项目结合起来,从而做到地下空间利用与生态项目建设的有机结合。
“尽管与过去相比武汉的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但离市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单位应加大对建筑扬尘治理的力度,促进问题妥善解决。”王立说。
“政协委员有不少都是大气环境的专家、环保部门的负责人,有理由、有责任、有义务推动建筑扬尘防控,促进空气质量改善。”市政协主席吴超提出,相关专委会、界别小组、委员要继续跟踪调研建筑扬尘防控,反复就建筑扬尘防控问题跨年度地进行跟踪议政,为政府推动建筑扬尘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