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今天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是根本。”在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6日上午第三专题的小组讨论中,蔡威常委的发言引发了多位常委和委员对于教育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以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重要作用的思考。
在蔡威看来,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到创业洪流之中的生力军,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深入考虑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和爱好。高中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深层次人生规划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品质。高等教育鲜明的学科和专业培养倾向,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与选择,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样重要。“但现在的现实是,教育一味追求同质化的发展,没有在培养孩子的创新活力和个性化发展方面下功夫,这将对我国未来的创新非常不利。教育领域需要进行一场深入改革。”
“的确,现在的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创新的社会需要一个极具包容度的学校文化,一个丰富多样而有层次的课程规划,一个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校园秩序,一个面临竞争和选择的从教氛围。现在的教育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和教师自身的水平有关,如果教师只会照本宣科,没有创新能力,要去改变学生就很是困难。”郑兰荪常委直言。
张泓铭委员对创新教育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教育在创新方面的缺失我觉得主要是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基因在作祟。旧的文化基因讲究秉承上意,不逾规,这一观念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时有体现。我认为,我们应该主张的文化基因应是兼收并蓄,求突破。只有这样的学校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的种子,才有可能成为驱动创新、实现发展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