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水资源承载的生产生活之重负在世界范围内相当罕见。一方面水量趋紧,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左右。另一方面水质趋差,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7大流域近1/3断面水质不达标,在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较差和极差比例接近60%,水污染事件年均发生1700起以上,威胁近3亿人的饮水安全。水污染防治必须依法有力实施,水资源利用亟待顶层科学设计,水生态安全需要系统全面保障。
水污染有效防治是水安全保障的生命线。建议:预防为主,控好源头,确保水源涵养区与江河源头等重要水源地零污染,此举应以立法保障和严格执法为主要手段。严堵污染物入水口。加强严重污染水体治理,保持一般性水体不退化。
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是构筑水安全的基础防线。建议:以水资源承载力来决定城市和产业发展规模、人口数量,严格划定水资源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强化水源战略储备,科学调配水资源,切实用好南水北调工程,把好跨流域调水关。加强水资源开发和可持续性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利用科技创新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变为可利用水,加大海水和雨洪水资源利用度。拧紧水龙头,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节水工程,创建节水型社会,发挥市场机制,实现阶梯水价。
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并举,深化改革和法治保障并重,以水为先,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建议:建立水资源利用与污染防治的跨部门跨地域协调工作机制,将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计划统筹实施。严格考核地方政府水资源保护责任落实情况,实施水体流域断面达标责任制,推行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现有行动计划工程性治水模式逐步向体制管理与法治保障方向过渡,将《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整合完善为一部《清洁水法》。以水为先,促进水环保产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和推广,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