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关于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案
审查意见:文化部(主),人民银行(会)
提 案 人:民建中央
主 题 词:文化产业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中共十八大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各地高度重视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在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一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文化、科技、金融等管理部门各自独立,部门之间缺乏协作,造成政产学研之间的壁垒,相关科研成果与文化领域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导致对文化资源的高科技开发手段不足和文化科技装备不足,高科技电子产品对文化内涵的植入不深等。
2.缺乏系统有效的保障支持。文化与科技融合离不开政策的有效支撑。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来的是“单打独斗”的局面,相比于三产服务业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的诸多优惠政策而言比较弱,难以整合力量、聚集发展。
3.文化领域科技创新不足。目前,对文化与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存在非需求导向,现行的研发成果评价机制单纯以论著级别和数量、专利数等为考量标准,属于为科研而科研的评价机制,而难以用经济价值考量文化产业,研发机构进行重复低效的成果研发,成果实际应用效果差。
4.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人才供给不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普遍缺乏既通晓高科技、又熟谙文化的复合型人才,难以创作出民族文化与高科技手段高度融合的文化精品。
为此,建议:
1.以规划为统领,形成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联动机制。首先,科学制定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规划,明确科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主导产业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其次,从省或市的层面专门成立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协调机构,形成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的联动机制,承担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评价监测等工作。再次,发挥协调机构在专题咨询、联席会议、定期会商、业务交流和重点督办等方面的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加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区域联合,加强文化基地建设,引导科技、资金等要素资源不断向文化基地和优势文化企业聚集。
2.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投融资体系。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重点围绕旅游业、民族民间文艺演出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民族节庆与会展产业、山地体育与户外运动产业、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与休闲娱乐产业、网络新媒体与动漫网游、创意设计产业等专业市场开展金融创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融资体系。发挥科技银行的对口信贷扶持作用,在资金的规模上、授信的额度上、信贷的时间上给予文化科技产业的扶持,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融资方案,形成“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产业与资本无缝对接”的企业成长环境。建立联保机制、联席会议制度、企业融资项目库,切实解决文化园区企业融资困难。大力扶持园区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建立新三板申报企业项目储备库。
3.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做大做强与科技、金融融合的文化企业。以文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一批规模型、龙头型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与科技、金融融合的现代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引进国外知名文化企业,尤其是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内的国际知名企业。积极发展国有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对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给予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公平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进信息科技手段在文化产业的运用。
4.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全面的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的人才体系。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快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文化科技人才,尤其是文化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做好现有人才的专业培训,使之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变化前具备充分的适应能力和驾驭新型文化技术装备的能力。将文化人才纳入特殊人才政策范畴,开通文化人才“绿色通道”,在子女入学、就医就业、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同时,为复合型人才、团队与研究机构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完善的条件。加强理工学科与人文、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支持高校设立文化科技交叉学科,支持科研院所开展文化科技专业研究生培养,加强对有关文化园区、基地的管理人员的培训等,促进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