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创新到底怎么衡量,现在标准还不清楚,但有一个感受,我国的原始创新还是星星点点,没有形成气候,一些所谓创新成果实际上是跟踪式的或者集成创新、吸收引进再创新。
第一点意见,关于政策保障问题。国家战略是鼓励创新,但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政策中,往往使原始创新碰到关卡。比如科研经费,每个科研项目要求非常详细的立项依据,如果真的是原始创新,立项依据很难找。还有课题量化的结题指标,每项课题最后一定要列出发表多少论文,按照三五年前对照,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指标。每一次课题结题都不准失败,这不符合原始创新规律。建议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摈弃不利原始创新的条款,为原始创新提供政策保障。
第二点意见,关于人才的问题。应该承认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只是少数,并且这类科学家还应具备科学精神,热爱科学事业,少有功利思想,才有可能做出原始创新成果。如果到各个学术单位了解,这样的人是有的,我们在实验室也会看到少量的年轻人确实有这样的能力、这样的精神,关键是怎样发现人才,而且能够给他们提供长期的、稳定的支持,提高待遇,减轻负担,创造独立思考的宽松氛围,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从事科学研究。
第三点意见,设立学术创新特区,重点支持一些优秀的立志于科学事业的青年科学家,给予他们长期的、充足的经费和科研条件支持。现在科研经费支持就是三年,最多五年,是否有可能一次支持十年,不需要他们到处跑门路找经费,让他们一心一意地做科研工作,并且让他们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现在项目初审要五个专家或者八个专家一致同意才是“优秀项目”,如果所有人认为是优秀项目的话那可能就不是原始创新项目。应该允许失败。这样的长期支持,有可能取得真正的原始创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