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

研究会介绍: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 邮编:100811
  • 电话:010-66192752
  • 传真:010-66191982
  • E-mail:yjhmsc@cppcc.gov.cn

思考人民政协未来发展的逻辑和视角

日期:2010-12-25

人民政协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全过程,体现了深刻的历史必然和政治选择。科学把握蕴于其中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对于我们科学思考人民政协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思考人民政协未来发展必须尊重历史逻辑,要有历史视角

 

  人民政协并非人们主观构建的结果,是伴随中国民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中国人民选择了民主,今天的中国民主就是人民民主,它一开始就和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和各阶级联合相联系。因此,将各阶级凝聚为国家与政权的基本力量是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人民”这个概念正是在这个意义下使用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需要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凝聚为新中国国家与政权的基本力量,人民政协因之得到了发展;在后来同样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中国民主在自身成长中形成了人民政协这样的制度表达,使得人民政协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现。显然,不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形成政治协商,并使得协商成为中国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是因为中国要推行人民民主,人民民主需要各阶级的政治联合与合作,政治协商成为内在的需求,使得协商成为民主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逻辑,1982 年的宪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1993年宪法修正案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总之,这一历史逻辑的真理性意义在于,未来中国,人民政协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人民政协产生、发展、壮大问题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表现。因此,思考人民政协未来发展必须坚定这一历史视角,任何历史风雨都不能削弱和动摇人民政协的历史地位。

 

  二、思考人民政协未来发展必须尊重政治逻辑,要有政治视角

 

  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政协与党委、人大、政府一道被俗称为“四套班子”,共同架构了国家的政治格局,客观上已经嵌入国家制度体系,并融为一体,成为我国国家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定和外在标识。概言之,其政治性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大和政协均存在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之中,政协在决策之前协商,人大在协商之后决策,政府在决策之后执行,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二是人民政协虽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但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式载体,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样,与中国的人民民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与中国民主成长有着天然的互动性,体现了人民力图通过政党制度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要求。三是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团结和民主功能,履行的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对于维护社会政治大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转,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民政协关乎国家与社会的性质,关乎人民民主的实践与运行,关乎现代化过程中党领导下的国家、政党与社会的协调与整合,这些政治属性直接决定了人民政协的发展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与中国政治建设相适应、相协调。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民主为价值取向、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为时代使命的中国政治建设,决定了人民政协未来发展必然要做到“两个统一”,即,一方面在政党制度上,要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体系相统一,另一方面在国家制度上,要与中国的国家制度体系相统一,成为适应社会多样化发展和公民多元化参与的有效制度安排。思考人民政协未来发展必须坚定这一政治视角,反对脱离当代中国国情、党情、政党制度现实与国家制度现实,背离和抹杀这一政治逻辑的三种错误倾向:

  一是按西方的政党政治逻辑来分析人民政协。即从西方选举逻辑、竞争性民主出发,认为只有竞争性政党制度才是真正民主的政党制度、只有以争夺执政权为目的的政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并照此逻辑来否定中国政党制度。二是固守传统“统战理论”,按统战逻辑来构建人民政协。显然,过分强调人民政协和我国政党制度的统战功能与稳定功能,则势必会忽视人民政协的民主政治功能,忽视其在国家制度层面的功能。三是根据“斗争哲学”、延续“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一政治逻辑来构建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民主、和谐、法治、文明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政治理念,尤其是在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政党制度框架中,“斗争哲学”显然已不合时宜。[1]

 

  三、思考人民政协未来发展必须尊重实践逻辑,要有创新视角

 

  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由一个国家的性质、政治体制、政党—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各政党力量对比关系、政党内部结构等多种客观政治生态因素决定的,而且,现实的政治发展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来演进的,绝非按照人们主观意志去演进,人民政协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发生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各层次的变化对政党、对人民政协的深刻影响。现实中,推动人民政协变化和发展的客观因素很多,如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市场化、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以及政治民主化等,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因素对人民政协发展都有新诉求,这些新诉求将直接决定着人民政协与中国整个政治体系之间的联动,人民政协必须要善于在实践中主动呼应和顺变,以不断拓展和升级人民政协功能的时代新内涵。也就是说,人民政协要以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当代中国政党政治实践为现实基础,尊重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若看不到和顺应不了这一现实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固守成规和套路,必将僵化和窒息人民政协。这就是人民政协发展的实践逻辑。我们必须尊重这一逻辑,在人民政协未来发展中对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回应:

  一是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而生发的人民政协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人民政协是中国政党制度运行和实现的载体和平台。可以肯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变化直接带来的是共产党组织、整合和控制全社会的方式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和由各党派、界别参与所形成的人民政协制度,在领导、合作和协商三个层面自然就会发生丰富的变化与发展。这样一来,拓展党际民主、丰富多党合作、广泛开展政治协商、提升民主政治功能等等理所当然会成为人民政协最为典型的发展新领域,促进人民政协政治功能自然融入执政体系之中,产生执政和参政的新格局。

  二是随着中国各领域民主和法治的进步而生发的人民政协的发展。人民政协将会从民主法治的成长中不断获取自我建设和发展的政治资源和制度空间。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社会成员日益自主,利益诉求日益多样,与此同时,各种新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以及新的社会阶层相继出现。在协调多元而复杂的利益关系过程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协商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趋势,各种形式的民主恳谈会、听证会、议事会纷纷出现,于是,民主政治生活中就形成了以政治团体为主体的政治协商,在党、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起来的社会协商以及在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之间形成的公民协商,三者共同促进了中国协商政治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当然也带来了新的实践问题,如,如何将政治协商所展现出来的协商形式的民主拓展到民众的民主实践中?如何改变政协与人大互动很少,政协与党政决策部门沟通机制不通畅的问题?等等。其次,民主法治的进步对政治协商、民主议政、民主监督的制度化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看到,真正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总是充满着复杂的权力制衡和利益冲突,因此,如何使参政议政、政治监督和决策协商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安排?如何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等等。这些实践难题的创新解决,无疑会强化人民政协国家基本制度的属性。

 

  四、思考人民政协发展必须尊重理论逻辑,要有超越视角

 

  任何政治制度都有自己的理论渊源和理论逻辑。如,民主政治、政党政治结合西方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理念、多元主体充分参与和竞争的政治市场理念、三权分立的国家理念、希腊的科学理念、希伯来的基督教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自然会形成西方的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再如,把民主政治、政党政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民主政权理论,以及中国文化的传统及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会形成中国景象的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任何政治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随着现实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理论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客观现实和历史常态。这是事物发展的理论逻辑。我们必须以此逻辑来观照人民政协未来的发展。

  现实中,人民政协的发展的确面临着许多问题,即不仅有体制与机制实践创新问题,而且还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新问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怎样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是就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性政党格局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而言的,政党与地方政权的关系是否一定也要如此?如何以正确的民主观指导政党制度理论创新?从政协的三大职能来看,有人对目前过分强调政协“民主”属性的势头感到担忧,唯恐因此而削弱政协的“统战”属性;也有人担心如果过分强调政协的“民主”属性,过分要求政协在国家机构中的法律地位,会为将来事实上在中国形成“两院制”的雏形而留下隐患;等等。诸如此类的理论困惑,制约着人民政协的发展,制约着国家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制约着人民民主优越性的发挥。而且,这些理论困惑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仅仅依靠体制与机制的实践创新是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的。因此,人民政协未来发展必须有理论超越,既为政协未来发展提供厚实的理论指引,又为政协在国家政治格局中的精准定位提供条件,更为人民政协全方位反思和审视自身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而这就是我们今天必须要有的理论清醒和自觉。

  (作者:中共苏州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释:

  [1]刘红凛:《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基本思路与基本理论问题》,人民网,20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