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听到,不论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在“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都充分强调了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我们“两会”的一个关键词,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正在成为共和国的最强音。
下面围绕如何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说几点意见:
一、扩大社会管理的主体。现代社会管理是以政府干预与协调、非政府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目前,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已成为当代社会管理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从社会管理的需要出发,建议今后变社会组织的审批制为登记制,加强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同时,从税收上扶持社会组织。
二、强化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多年来,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常常越位,而在社会职能上却很少到位。政府应当把插到经济中的那只手向后缩一缩,不管油水有多大都要缩回来;要把插到社会中的那只手向前伸一伸,伸一伸,再伸一伸。否则,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永远是一句美丽的空话。
三、再造社会管理流程。为了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简便、透明和高效”,建议优化组织结构,理顺社会管理中的条块和分权。建议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把分散在许多部门的社会管理机构捏在一起,组成一个社会建设委员会。
四、加强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只有科学地制定政策,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政策。社会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有公众参与,公开讨论。科学、民主、公平是社会政策的三大原则。对政策的执行要科学评估,防止走样,防止效果边际递减效应。
五、完善社会指标体系,建立社会运行状况监测体系。要开拓社会信息收集渠道,研制社会管理的监测指标,构建社会稳定的预警、预控管理系统,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要完善社会监测机构,要有社会第三方的独立评估,构建交叉式、立体网状型的监测体系。尤其是完善对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问题的社会影响评估机制,及时了解相应的发展趋势、社会影响,及时预警,及时防范。
六、全社会,尤其是企业要提升社会责任。许多国家的企业自觉地拿出收入的8%~10%献给社会,发展社会事业。可我们做得好的省市还不到1%。
七、对社会管理人员要培训。社会管理人员应带头学习管理的新理念。要明确社会管理的本质是服务,而要服务就要克服官本位。培训要以就地培训为主,严格控制“走出去”的人数。
经济与社会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这是一道世界级的大难题。我们一定要防止大起大落。在市场经济起步艰难时,我们要为市场经济撑腰;在市场经济泛化时,我们要警惕市场万能论,为社会发展鸣锣开道。在一定时期内的战略性选择是必要的,但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为了经济与社会同步,物质共精神齐飞,我们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