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赵启正:从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 体现责任感爱国情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9-10-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中国诞生60年来,随着日益繁荣和强大,她已经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在走向世界的伟大进程中,我国的外交事业的辉煌成果和高水平的队伍也足令国人自豪。

  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的相辅相成。新中国一成立,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几乎同时开始了运行。在1957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中国的整体外交有过界定,即“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我国的民间外交在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并继续发挥着其特殊的贡献。

  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展,国家之间的交往中参与主体和参与方式的多元化是一大趋势,有大量的新形式的国际交往,丰富了、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内涵。如全球经济论坛、博鳌论坛是多边的,既有官方又有民间各界别人物参加;也常有一方的官方或民间代表在一次出访行程中,既和对方官方接触又和对方民间组织或者个人接触。 

  在此背景下,提出开展好公共外交是新形势下完善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外交的目的,是增进国外公众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又译作公众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它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的整体外交。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国情和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表达本国的真实形象。

  今天,中国民众与各国民众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每年有1200万人出国(出境为4600万人),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有2400万人,中国公民向“世界公民”的身份转变,给了我们展开公共外交的广泛可能性,增加了公民维护国家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世界和谐的责任,中国有必要以公共外交增强自己的国际话语权。

  要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不能指望于西方媒体某一天能基本公正客观地报道中国,更不能指望于他们主动填补历史遗留的意识形态鸿沟。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包括中国文化精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内外政策等等介绍出去,首先在于发挥中国人自己的国际沟通能力。中国的公共外交正是增强这种能力的重要方式。 

  中国对外交流中力推“和谐”、“和善”、“祥和”。“和”是中国文化的表征符号。推广这样一个理念,公共外交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中国国民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它既是一种责任感,也是爱国情怀的表现。我们要有“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基本功,才能达到高水平的公共外交。对外交往中,我们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听,还要会交流,在促进对方对我国国情、政策正确理解的同时,还能够较直接地获得对方的信息和思想,为我们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源。

  (作者为bet356手机版,bet356体育app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延伸阅读